意大利三看
图文|田樱
罗马看斗兽场
古城罗马,我觉得它本身就像一个巨大的历史博物馆,一个古代历史文化艺术的大教室。
我一踏上这片土地,就映入眼帘的是古建筑、古雕塑、古遗址,还有“四多”:广场、雕塑、教堂、喷泉。在罗马市政厅门前,我看到“母狼育婴”铜雕记载在罗马史诗中的白色大理石圆柱形托盘上,现在已经成为罗马的城徽。我也去过壮观威尼斯广场,广场上的白色大理石宫殿式建筑,两端塑造了一个天使,站在车上,驾驶着五匹战马,下面是一列拱形圆柱。在圆柱前,黑色骑士雕塑高耸在台阶上,下面有许多雕塑,这就是意大利统一后国王耶曼鲁二世和无名英雄墓,又称“祖国祭坛”。这座建筑现在是国家独立和统一的象征。广场附近的罗曼蒂克特里维喷泉被称为“许愿泉”。据说,如果游客把钱币扔进喷泉,他们可以做到这一点。因此,我来到了教堂的山丘下西班牙广场,1821年,诗人沿着缓缓下降的137个石阶,看到了台阶下的左墙:济慈拜伦在广场周围去世,雪莱、济慈,易卜生,果戈理、肖邦等人冠盖云集的咖啡馆。
古城罗马古迹随处可见。然而,帝国大道以东的四层椭圆形建筑却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科洛塞奥斗兽场。“科洛塞奥”,意思是“高”古罗马时代遗留下来的最宏大的建筑,也是世界八大名胜之一。俯瞰斗兽场,就像一个破碎的巨大碗,留在罗马繁华的地方,成为古罗马的象征。斗兽场建于公元80年,当时罗马皇帝提多斯为纪念征服耶路撒冷这场胜利迫使8万名犹太俘虏在10年内建成。
当我来到斗兽场时,古罗马皇帝和贵族似乎出现在我的脑海里。从角斗士的血液中寻找快乐时代的场景,我的耳朵里充满了角斗士和野兽博斗的咆哮和哀鸣。经过风霜雨露,今天的斗兽场已经残缺不堪。斗兽场高48米,周长527米,外径188米,内径156米,面积1万多平方米,可容纳8.7万人。整个建筑由红砖和巨石组成。外面有一排排的圆拱门。每扇门都雕刻着石像,里面的座位是石头做的。场地中心呈椭圆形,长86米,最宽63米,看台分为四层,地下室二层,底层有80个拱门;地下室有动物和角斗士。内外专门设置了两个拱门,供皇室人员、外交使节和贵宾分道出入。皇家座位两侧为元老院议员、主教、高级将领、行政首席;第二层是贵族、武士、仪器官席;第三层是普通官员和公务员席;第四层是普通人席;最高的顶层是妇女席,层次分明。中间的圆场是由木头和石头组成的舞台。香港一代武星李小龙拍的《猛龙过江》,就是在这里和皮礼士利作龙争虎斗。看斗兽场不禁让人想起了奴隶们的血汗凝固在砖石之间,记录了古罗马统治者的残忍。竞技格斗从俘虏和奴隶开始,然后变成了人与虎、豹、狼、熊、狮的格斗,其残酷的竞争持续了600年。据历史学家记载,在庆祝活动中,使用了5000头狮子、老虎和其他野兽,以及3000名奴隶、囚犯、罪犯和宗教迫害基督徒角斗士,在这里继续“表演”100天,角斗士杀死了5000多头野兽,所以你可以想到多少死奴隶?
站在斗兽场,触景生情,我回忆起意大利作家拉·乔万尼奥里的历史小说《斯巴达克思》在《苏拉的遗憾》和《角斗场上的斯巴达克思》等章节中用震撼人心的笔触描写了残酷角斗。独裁者苏拉在斗兽场组织了一场角斗,驱使100名角斗士互相残杀。“一小时后,……50名被杀或致命伤害的角斗士东倒西歪地躺着。即将死去的角斗士在垂死的痛苦中抽搐,发出刺痛的尖叫声。“血淋淋的斗兽场,每一块砖石,每一块场地,都溅满了奴隶们的鲜血。斯巴达克思领导奴隶起义罗马奴隶主的统治受到了沉重的打击。虽然历史已经过去,但留下的废墟是历史的见证和记录!
比萨看斜塔
汽车在利古里亚海边的高速公路上飞驰,春风习习,草坪绿意盎然,一派春日气息。
汽车经过阿诺河桥,来到我期待已久的看到比萨斜塔比萨城的位置。比萨是一个风情小镇,红色的屋顶,古朴的雕像,给人一种古色古香的感觉。
中午,我们走过一座米色的古城堡,看到一座白色的大理石斜塔,仿佛是一支厚厚的玉笔,背衬着蓝天白云,躺在绿草如茵的多奥莫教堂广场上,在一缕阳光下显得干净而奇特。这是一座比萨斜塔,多年来人们传说中的伟大科学家伽利略进行了自由落体运动实验。
比萨斜塔的形成也可以说是一个奇妙的偶然。它最初是作为教堂的钟楼建造的,与旁边的教堂、洗礼堂和墓地成为统一的建筑群。公元1173年开工,1350年完工。据说,当覆盖三层时,由于土壤疏松,地层下沉,建筑师塔诺负责工程·比萨诺发现后,项目不得不停工。停了94年后,建筑师焦万尼·迪·托马索直到1350年才接管西蒙内的继续施工·迪·安德烈亚·比萨诺完成了最后一层。然而,奇迹出现了。出乎意料的是,这座建筑的倾斜使它成为建筑史上的奇迹。伽利略以在这里进行科学实验而闻名。16世纪,伽利略在比萨斜塔进行了自由落体实验。他从塔顶自由落下两个不同重量的铁球,同时落地,从而纠正了2000多年前亚里士多德对自由落体下降速度与物体质量成正比的错误判断动摇了古代权威亚里士多德在物理学中长期占据垄断地位的假设。虽然很多学者不相信这个传说,但比萨斜塔更出名。我们走近了斜塔,抬头一看,那8层的圆柱形,在阳光下留下一缕斜长的影子。比萨斜塔高54.5米,底墙厚约4米,顶厚2米多。除塔顶和底层外,每层都有回廊,周围有30根大理石柱。每层回廊的屋檐和整个顶层都用明暗大理石做成条状图案。每根石柱的上端都有独特的兽头石雕。顶层就像一顶王冠。塔顶的钟,过去用人定期敲打,现在已经变成电动了。塔内有294级梯子,有俯瞰之处。由于斜塔斜度已达4.5米,引起了意大利和许多国家建筑商的关注,并采取了各种保护措施。
斜塔一侧有两座壮观的建筑。多奥莫大教堂靠近斜塔。整个教堂由68根石柱支撑。正面入口处有一幅大壁画。中央青铜门上雕刻着宗教浮雕。然而,比萨居民最自豪的是比萨诺制作的布道坛和垂直天花板的油灯。伽里略看着油灯定期摆动,发现了“钟摆原理”。再往前走,就是洗礼堂,这是一座白色大理石建造的建筑,采用罗马和哥德两种风格,其结构奇特,音响效果好。
在比萨,我们还参观了多奥莫教堂广场一侧的伽里略故居。这是一座古色古香的四层红砖建筑。铁门上镀着金字:伽利略1564─1642。伽利略的画像挂在红砖楼第三层的窗户上,据说伽里略出生在这个房间里。
威尼斯看桥
乘坐水城威尼斯海上“出租车”“出租车”贡都拉“小木船蜿蜒运行,两岸风情尽收眼底:岸边白色大理石的廊柱,教堂浅绿色的穹顶,米色的街墙,瓦红色的屋顶,错落有致。站在船头,抬头望去,水船穿梭,水连桥,桥连水,水、船、桥构成了水城的绚丽画面。
图为作者和意大利朋友在马可·波罗故居的照片
威尼斯看着水城,感受到了它的美,与水、船、桥分不开。威尼斯的水在蓝天上镶嵌着各种大大小小的建筑波兰在118个小岛上。岛屿之间有177条纵横交错的水道和S形水道大运河是城市的主要“街道”,慢慢穿过市区。许多小运河与大运河分支交错,使水城水上交通密如珠网,开门见水,外出乘船,是世界上名副其实的“水城”。威尼斯的船不仅种类繁多,而且是城市的“汽车”。“贡都拉”是一艘黑色平底、头尾尖翘、单浆狭长、宽度超过1米的小木船。此外,还有精美的小船“桑多罗”、汽艇、大型远洋船、轮渡船、救护艇、军舰、领港船、拖船渔轮、每个家庭都有“消防艇、垃圾艇、饮料艇、保安艇、各种商业和娱乐船”水上自行车”──家庭交通船。在水城,我更喜欢威尼斯的桥,因为桥多而被称为“桥城”。桥虽多,但千姿百态,风格各异,像一座桥博物馆。罗马广场附近有105座桥,向不同方向辐射。城市里有一座“拳头桥”,是古代两族人打架的地方;“稻草桥”是古代的马,也是“自由桥”。但是这里有两座最引人注目的桥,一座叫“利亚德桥”,由建筑师安东尼奥组成·达·蓬泰设计,莎士比亚曾在著名剧《威尼斯商人》中提到过。它是一座由大理石制成的单孔拱桥,桥中间有人行道,桥上有高敞的拱廊,拱廊里有商店,形成了一条独特的“桥街”。另一座桥叫“另一座桥叫”叹息桥“它建在总督府和监狱之间。当被判处死刑的囚犯从监狱走到刑场时,他们必须经过这座桥。桥完全关闭了。他们只能通过两扇小窗户看到外面。过桥时,囚犯忍不住叹了口气,所以他们被称为“叹息桥”。水城的圣马可教堂,就像一幅美丽的装饰画,是《马可福音》的作者─圣马可兴建的。在教堂拱门上方的中间,有四个美丽的金色跳马铜像,下面有五个铜拱,内部画精美华丽,守卫着广场上的金色飞狮,有一双翅膀。还有99米钟楼,屋顶有自动钟,被称为摩尔人巨大的铜人,拿着铜锤,按小时报告已经四个世纪了。
我们乘船离开圣马可广场,头顶上闪过
一座小桥,有的写名字,有的没写名字。在离圣马可广场不远的一条弯弯曲曲的水道旁边,有一座白色的石桥,桥右边的红砖墙上写着白色的油漆意大利文:“马可·波罗桥。“通过桥左边的狭窄小路,来到标有“福诺巷”的庭院,然后向前走是一座标有“5864”号的三层黄色建筑。正门上方有一块斑驳脱落的石刻,上面写着:“马可·“波罗故居”。1254年,著名旅行家和交流中西文化的友好使者诞生在这里马可·波罗。1271年马可·波罗和父亲和叔叔一起踏上了通往中国的旅程,历时三年半,1275年抵达元帝国的上都,受到了影响元世祖忽必烈的信任,在元朝在中国工作了17年,足迹遍布全国,写下了流传千古的马可·波罗游记。
屠格涅夫在他的小说《前夜》中,他曾感叹道:“对于一个充满活力和自觉生活的快乐人来说,这是温柔和甜蜜的;愿他把自己的幸福带到这个充满诱惑的天空中。不管他的幸福有多灿烂,威尼斯总能用他不朽的光辉为他增添更多的辉煌。马可,威尼斯·波罗的故乡,水城,船城,桥城,情城。
壹点号 既望文学
新闻线索报道渠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一点”APP,或者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一点”,全省600名记者在网上等你报到!
顶级复刻,货到付款,质量保证,对版发货,售后五年,添加 微信:AFZF66 备注:大云时间圈!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watch555.com/3791.html